专辑简介:
(转帖) 《淡淡幽情》于1983年面世至今已近二十年,岁月的滚滚红尘未能遮掩她美丽的光华,反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显出非凡的魅力。这不,唱片公司在继前年将其从普通CD(编号:817 121—2)升级为X级版本(原录音采用Dcs954机经24BIT数码特别处理,编号:817 121—2X)后,最近更不惜昂贵的成本动用极其尖端的第二代XRCD科技对其原来的模拟录音进行脱模,制出了音质更为完美的第三代CD(编号:817 121—2R)。
邓丽君是上个世纪最令人怀念的华人歌手,也是国际公认的最成功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歌星。她在二十多年的演唱生涯中,出版专辑唱片过百张,唱过的歌曲上千首;她在八十年代前后近二十年的辉煌岁月正是中文流行音乐的黄金时期,而《淡淡幽情》则是她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俗不忍听。
多年来,这张唱片一直被发烧友们作为完美人声的试音碟。从音效上看,整张碟以人声为主,配乐的音量较低,乐队的位置也明显靠后,《独上西楼》出场时的的清唱如真似幻,具有极好的表现和空间感,歌者的身高、姿势和口型仿佛历历在目;人声如水晶般纯净,音色如温暖清丽;配乐方面亦表现不俗,民乐和管弦伴奏音质平滑有光泽,那两段不疾不徐富有节奏的梆子声带有清亮的回音,使你几乎能“看”到周围空气的流动——即便是在普通的器材上播放亦能感觉到,可见录音效果之好。尤其是当你想到这张唱片从作词到作曲、演唱,前后经历了上千年的时间,凝聚着十几代文艺人杰的超卓才华时,会更加感到她的珍贵!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在市面上还能买到香港宝丽金唱片公司于十年前出品的第一版CD,与后两个版本相比,这张碟附送了一本印制精美的歌词,每首词后都有意译和解说,更令人欣喜的是配有名摄影家以邓丽君为主题拍摄的一辑照片,看古装打扮的邓丽君以现代生活为背景演绎歌中的意境,联想到她传奇性的一生,自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怀 念:
在谣远的年代,当邓丽君的缠绵、甜蜜的声音从一个个手提录音机中飘出来,无数的人为之倾倒--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柔媚的声音,还有这样女性的温存。 当人们开始注意思想的深度,邓丽君的时代渐渐过去。可是谢宏中希望这样美好的声音能留下一些更值得回忆的东西,所以他挑出一些短小、优美的中国古诗词,请来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陈扬等等当时最受欢迎的人谱曲,推出了《淡淡幽情》专辑。直到现有,《但愿人长久》、《春花秋月何时了》、《我住长江头》等小品还被人们再三吟唱。 因为这些诗词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精华,因为这些作曲人尽力发挥了自己的灵感,也因为邓丽君温柔、细腻的演唱风格与这一切相得益彰,《淡淡幽情》成为一道精致独特的水墨风景,留在了世人的记忆里。
在推出这张专辑之前,邓丽君那甜而不腻的小调式歌曲业已风靡了全球的华人地区,如何寻求一种新的制作创意以求突破,是她的制作企划班底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这其中由谢宏中提出的构想最终被付诸实施。制作人从中国的古诗词中挑出了12首较易入歌的佳作,并邀请了包括刘家昌、梁弘志、谭健常、黄沾、翁清溪等业界高手为之谱出极富传统韵味的旋律,再加上每首歌所附的白话文解说、创作背景介绍及配合词意所摄的照片,可谓做足了功夫,并使之成为邓丽君所有专辑中制作企划最为人称道的经典专辑。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邓丽君的歌。《淡淡的幽情》这个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历了上年的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是经过了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多情,颇具唐宋风范。
现选择其中5首经典歌曲,与大家共享。
《淡淡幽情》成为一道精致独特的水墨风景,她的歌声将永远留在了世人的记忆里。
附 注:
《淡淡幽情》仅宝丽金(即今天的环球唱片)就出了三个版本,最新版标价不扉,但日本版更贵,卖到人民币四百多元!
曲目列表:
01 独上西楼 (词牌:相见欢) 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乌夜啼》、《秋夜月》、《上西楼》。李煜此词即有将此调名标为《乌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锁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
③离愁:指去国之愁。
④别是一般:另有一种。
【品评】
词名《相见欢》咏的却是离别愁。此词写作时期难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词中的缭乱离愁不过属于他宫庭生活的一个插曲,如作于归宋以后,此词所表现的则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起句“无言独上西楼”,摄尽凄惋之神。“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本来,作者深谙“独自莫凭栏”之理,因为栏外景色往往会触动心中愁思,而今他却甘冒其“险”,又可见他对故国(或故人)怀念之甚、眷恋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三千里地山河”(《破阵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而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过片后“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但更见作者独诣的还是结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词家借助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表现离愁时,或写愁之深,如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或写愁之长,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或写恋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或写愁之多,如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李煜此句则写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却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鲜;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诉诸人们的视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02 但愿人长久(词牌:水调歌头) 词:苏轼(宋)曲:梁弘志 编曲:肖唯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03 几多愁(词牌:虞美人) 词:李煜(南唐) 曲:谭健常 编曲:陈扬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品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04 芳草无情(词牌:苏幕遮) 词:范仲淹(宋) 曲:钟肇峰 编曲:钟肇峰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
①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②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 ③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 -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宋真宗朝进士。庆历三年(1043)七月,授参知政事,主持庆历改革,因守旧派阻挠而未果。次年罢政,自请外任,历知州、邓州、杭州、青州。卒谥文正。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成就亦杰然可观。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词则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有《范文正公集》,词仅存五首。
【品评】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05 清夜悠悠(词牌:桃园忆故人) 词:秦少游(宋) 曲:古月 编曲:东尼
玉楼深锁多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鸳凤/闷即和衣拥/无端画角严城动/惊破一番新梦/窗外月华霜重/听彻梅花弄
06 有谁知我此时情(词牌:鹧鸪天)(寄李之问) 词:聂胜瓊(宋) 曲:黄沾 编曲:顾嘉辉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07 胭脂泪(词牌:乌夜啼) 词:李煜(南唐) 曲:刘家昌 编曲:奥金宝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乌夜啼》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谢:凋谢。 胭脂泪:指女子的眼泪。几时重:何时再度相会。
此词将人生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是伤春惜花之语;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春去匆匆,其中不乏人生苦短、来日无多之喟叹。“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是说花命还是说人命?无论花命人命,如此都已不堪。无奈!无奈!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花本无泪,实际上作者移情于花。“留人醉”至“几时重”,写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读此可以使人心灰。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境界顿出。
08 万叶千声(词牌:玉楼春) 词:欧阳修(宋) 曲:刘家昌 编曲:东尼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09 人约黄昏后(词牌:生查子) 词:欧阳修(宋) 曲:翁清溪 编曲:东尼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楚云深》、《陌上郎》、《绿罗裙》等。
此词亦见朱淑真集,南宋曾慥《乐府雅词》以为欧阳修作。曾氏曾将欧词中诸多可疑者尽予删芟,而不疑此词,其著作权当归于欧阳修。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记灯市景象云“灯山上彩,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可知,“花市灯如昼”乃状其实况,略无夸饰。但描写灯市不过是为了展示欢会的时空背景,因而一笔带过,不多着力。“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 “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约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人约”,点出男女主人公并非邂逅灯市,而是早有密约。这表明他们即便尚未私订终身,至少也彼此倾心。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正面涉笔他们相会前的心驰神往,见面后的欢声笑语以及分手后时的意乱情迷,而仅用一句“人约黄昏后”提示, 深得艺术三昧。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月与灯依旧”,说明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徒忆前盟,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因何“不见”,一字不及,或话有难言之隐,或许故意留下悬念。全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人崔护的《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10 相看泪眼(词牌:雨霖铃) 词:柳永(宋) 曲:古月 编曲:陈扬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长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 “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
11 欲说还休(词牌:丑奴儿) 词:辛弃疾(宋) 曲:钟肇峰 编曲:肖唯忱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2 思君(词牌:卜算子) 词:李之仪(宋) 曲:陈扬 编曲:陈扬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
借水寄情,始于建安诗人的徐斡的《室思》:“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但唐宋文人诗词对这种手法的运用却更为娴熟、精到与丰富,而此词则又是其中的独出机杼、尤耐寻味者。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深于情、专于情的女子。其芳心早以有所属,但心上人却与她天各一方,别多会少。“我住长江头”二句便揭示她们之间的地理距离,言外颇有憾恨之意。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句则将这种憾恨之意和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的怨望情态。“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跌宕之间,深情毕见。“此水几时休”二句仍旧寄情江水,却又推进一层,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这是反用《汉乐府·上邪》中的“江水为竭”之意。同时,为求变化生新,作者还采用设问句式,使语感得以强化,令人如闻女主人公呼天告地时的心灵颤音。“只愿君心似我心”二句是女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期望——期望他象自已一样心无旁属,守情不移。“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全词托为女子声口,发为民歌风调,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毛晋《姑溪词跋》推许作者“长于淡语、景语、情语”,并称赞此词“真是古乐府俊语矣”,堪称中的之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8 8:45:5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