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去了趟帽盔,昨天又随鱼队去踩线。走的都是雪路,所以想补充几点雪地穿越的装备体验。
1、雪套。
真的是非常必须,岩羊那块防蛇咬的护腿板跟鞋子的结合并不好,一路走过,鞋子湿了、袜子湿了,尽管更多的时候,岩羊担当的是收队的重任,可以借助我们踩好的雪窝。晚上露营时,我问岩羊:还有袜子吗?憨厚可爱的岩羊答我:还有两双新袜子,你用吗?给你。
尽管睡觉时,岩羊的鞋是放在帐篷内,里面还放了些手纸吸水。第二日,好长一段时间他的脚都穿不进去。
其实,同样穿不进鞋的还有留夏,一路走来,脚上不免会有潮气,一旦湿气排不出去,晚上就将鞋帮冻硬。
2、登山杖。
雪地路滑,尤其一路山地都比较陡。再加上好多路段并没有可以把手的树干或岩角。登山杖绝对是第三条腿,甚至比真正的两条腿更给人以信心。
3、绳子。
这里说的不是登山的绳子,仅仅是局部艰险的路段,用来做简单的保护,或者用来递包。专业的绳子太贵,放在这里也大材小用。粗了,不免就重,这份负重,绝对难以忽略。细了,又担心它的安全性、也不容易拽住。所以希望的是绳子不要太细,不要太重,不要有弹性,要有安全感。04十一太白的时候,冲锋鸭带了一根军用的捆扎带,扁平的那种,觉得非常好,但一直懒没有去买。以后真的建议大家每一两个人备一根,不用很长十米八米就好,绳绳相连,可以做很多用处。
4、净水药片或过滤纸
关于生水,我一直坚持不要背得太多,因为太重,不仅仅是消耗体能,在危险路段更增加了危险性。除非真的必需,一人一个2升/1.5升的瓶子足以。这样的水量,已经基本够一个人一天的消耗。其他的时间,化雪或找山泉。在雪帽,第一次试着化雪。雪是沉雪,虽然看着洁白无瑕,可化了后却很浑浊的,但当时我们并没有带任何净水工具,只能伴着奶粉和咖啡,馄饨的喝下去了。
5、上身的穿衣
经典的穿法是,排汗衬衣、抓绒衣、冲锋衣,走热了,就脱掉抓绒衣,晚上冷了,外面就再加件羽绒服。
以往这样做的时候,感觉在室外穿脱抓绒衣的时候,身上只有一件排汗衬衣,很是受风,也容易感冒。所以这次干脆没有带抓绒衣,只是排汗衬衣、冲锋衣、羽绒服,穿脱都只是羽绒服的事情。但是实际的效果并不很好,可能是因为不配套结合得不好,总是觉得冲锋衣里面空荡荡的,串风。所以,关于冬季穿越的穿衣,不知该如何来改进。
以上,仅是个人感受,欢迎大家也说说自己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1 21:03:15编辑过]
精辟!实践出真知。
关于冬季穿越,本人认为还是传统服装比较好。
即:排汗衬衣、抓绒衣、冲锋衣。如果担心保暖不够,再加件羽绒服即可。
毕竟这是很多人经过实践后得出的经验。
个人体会:
除非几乎无风而真的热得不得了,冬季行走的时候抓绒不脱应该还是受得了。可以通过敞开拉链等措施来散热。因为即便走的时候热一点,停下来的时候还是挺凉的,稍微停的时间长一点就得穿上不然就容易受冻。
象旅顺西部那次,开始有一段几乎无风,也真就热得让人难以忍受,而那时候其实外界气温也还是允许短时间的只穿一件排汗衬衣的,快脱快穿的话问题不大。
关于老九提到的鞋子冻住穿不进去,不得不说说登帽盔山那次穿的鞋子。那双鞋子穿了近四年,几年来有点越野性质的户外运动都靠它支撑过来,越穿越舒服,也越来越破损陈旧。听说割耳面料的东西有保质期,V底也不是百磨不破的,一点不假(个人感觉,V底虽然更坚固耐磨,但是对于潮湿地面的防滑性不太好)。帽盔山一路雪地行走、溯溪而下,这鞋子变得透气性不佳,破损的鞋底渗水。
所以,个人总结,鞋子的更新换代很重要。买了新鞋子,旧鞋子可以当普通徒步鞋穿,也不算浪费。
另外,关于登山杖,很赞同老九的认识。以前有点轻视它的作用,帽盔山穿越中,觉得没有它,恐怕步履维艰。负重攀爬陌生山岭,还是备个登山杖比较好,有时还可以当延长的手臂在关键时刻互相拉扯一把。
还有雪地穿越时带了太阳镜,预防雪盲。可是一路走来,没戴太阳镜也没觉得有什么异样,对于冬季穿越覆盖了雪的普通山岭,是否太阳镜就是必需品呢?
还有手套。天鹰带了副又轻又薄的羊绒手套,名牌,“鄂尔多斯”,类似路边摊几块钱的魔术手套,保暖性能非普通魔术手套和傻大的抓绒手套可比,贴手又活动自如,虽然有防刮性和防火性不太合格的弱点,但是我很觊觎,也强力推荐冬季爬山配合抓绒手套或者棉手套使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1 0:26:29编辑过]
这种讨论贴很好,都是大家的一些实际经历和感受。事实上只有真正经历过了,才会懂得一些经常说过的话题。
不过份强调装备的重要性,但是如果在某些特殊环境和地段下从事户外运动,请充分考虑装备的重要性。
(TO 留夏:用登山仗拉人,一定要挑没有接头的那段,防止被拉的人不小心拽出一节活动的。)
接着来。
6、数码相机
这次队伍中仅我一个人带了数码相机,nikon4300,结果这次出了点意外。
面包车到了清凉山村,下车后背上包一路西行,我拿出相机开始拍照,这是发现照出来的都是白白的,啥也没有。估计是镜头的内侧遇冷后结了水汽。第二天还如此,第三天亦如此,直到第四日我们坐到了沈阳的候车厅里,试了试镜头中间终于有了点人影,四周还是一片雪白。结果整个行程,只留下在岫岩汽车站的一张合影照。
这周跟着鱼队去爬山,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相机拿出来,却照出一张白纸。而其他人的相机都在正常工作。
哪位大哥帮俺分析分析,这种问题该怎样处理,是拿去返修,还是自己可以通过嘛方式避免?
7、手表
我的是suunto表vector那一款,以往从未出现过问题,包括更高的更冷的地方都是,这次也怪了,跟着照相机一起掉链子。
第一日上山还一切正常,晚上露营地的海拔显示是九百多米,气压九百多兆帕。睡觉醒来后,一切都变了,气压变成三百多,而海拔变成了七千多。
表傻了。我一路调表,但是不好用,调到七千米,好像遇到一个坎,数值就不再往下降,又回到七千多米。努力两次以后未果,只好作罢。
然后,这表就一路闹妖。登顶后,表显示的海拔是八千六百多,南风转劲,气压也在不断的下降,而海拔值也因着气压的降低随之升高。等我们开始下降一个小时后,表上指示“10000”。彻底晕菜。
回到大连,没有再次校表,但是一切又神奇的恢复正常。
哪位明白点的,直至迷津阿。
8、羽绒睡袋
十一的太白并不大冷,而且五个人挤四人大帐,热得够呛。这一次,其实气温并没有给我们太大的考验。
我和留夏的都是思凯乐的1200克羽绒睡袋,感觉还好,唯一的缺点就是睡袋有些串绒,偶尔身下某个部分的绒全跑了,会感觉凉。不过,比起它的相对便宜的价格而言,已经不错了。在大连的冬季,基本够用。
打岔啊打岔。
TO老九,如果你的相机和手表不能用科学方法分析出问题,那么可能就是神迹老天昭示,与其借助相机,不如借助记忆,这次的风景不许分享,呵呵。还有那万米海拔,生理上是登上了千米,心理上该是登上万米,就是这样。符合逻辑吧,哈哈
鸟借给俺的SHEHE羽绒睡袋的保暖性非常不错,从压缩袋里一拽出来,就温暖的膨胀。俺用了两次了,呵呵,真暖和:)
鞋子真的很重要。我的鞋子是一户外友人从网上帮俺订购的,以前不知道自己的鞋子是什么牌子,性能如何,这次不仅知道俺的鞋子就是TREKKING的,而且性能真的不错,防水性尤其好。冬季登山鞋子的防水透气性尤其重要,要不就会出现第二天早晨穿不进去的危险。
还有防水的手套。这次多亏鸟借俺的高太司,不至于在手扶雪地的时候弄湿手套,而且配合抓绒使用更好。俺也要买一副:)
这样得来的装备经验远比从其他网站看到的贴子更适用,更贴近我们的户外生活吧。
应该加精华的吧。
寒冷气候下,有几个部位挺敏感、挺重要的:脚、膝盖、手、脸(脖子)。鞋里最好垫双厚毡鞋垫;膝盖套上毛毡护膝(或棉的,这东西我夏天也用,可以防撞伤);最好准备单、棉两付手套;脸部可以根据各自的喜好选用围巾、口罩、套头帽(俗称“打劫帽”)。
另外,必须带件羽绒大衣之类的保暖性好的外衣。一般情况下,爬山时不用穿厚衣服,但休息时必须马上套上厚外衣。
以上只是在一些细节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感觉,户外活动最最重要的装备莫过于一双鞋。
随着野外环境严酷程度的提高,一双性能品质好的鞋,对于保证整个行程的安全和顺利越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一共穿过三双登山鞋:第一双也就是鞋底纹路属于登山鞋、总体质量性能都不好;第二双鞋性能还应付,但走长路后就感觉舒适性不太好;第三双鞋穿了三年至今,除了感觉比较重以外,在我力所能及的活动范围内,基本能够保证全天候安全使用,使我的脚部总是处于舒适的状态、并影响到能够保持轻松的心态。
呵呵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阿
可以试试看用跟脚形状差不多的塑料袋穿在脚上还有再穿袜子,最好塑料袋有点摩擦的,袜子不容易滑。
这样脚可以不湿,缺点是出汗排不出去,如果汗不多的话,总比湿了强。
也可以穿两双袜子,中间套塑料袋。
有专门的防水袜,忘了叫什么了,高山攀登好像有的时候用。
飞鸟你试过套塑料袋吗?我觉得会比较难受。我家是地热,喜欢光脚在上面走,可是厨房地不可能总是很干净,我就在脚上套塑料袋,会感觉捂脚的。
个人感觉,冬季几次登山,袜子都有些湿,应该是汗气没有排出去。套上袋子可能防止了外面的水气入侵,里面的排不出去,恐怕也很难受吧。
关于老九的VECTOR
这个东西有一个使用温标,记得是-10度,超过这个界限,就可能会出现88888或者其他的奇怪的数值。或者没有显示了。原因,我跟你说过了。:-))
关于超野的塑料袋
千万别这样做。除非你是为了治疗什么!!
冬季,不论是在那里,这样做自会给自己造成更大的伤害!!
关于冬季出行,冰雪山路的行走,首先要合理的安排队伍的次序;然后是路线的选择;对于每一个队员来说,要注意重心的调整,尽量走前面队员的脚印;
提醒:不要过于相信看起来粗壮的树木,冬季往往看不出来其实际情况,小心被闪着!!
军胶阿~他穿的是~
有个稍微普通点的皮面登山鞋也就不用了
主题 | 袜子-塑料袋-袜子能否应付雪地 | ||
作者 | 阿森 | ||
时间 | 02-11-20 02:35:32 |
反对意见:
主题 | 你可以试一试走起路来是否舒服?由此来探讨冬天脚的装备! | ||
作者 | roof | ||
时间 | 02-11-20 03:19:43 |
|
主题 | 隔气袜子的作用是防止保暖的袜子变湿。它是贴着脚穿的,不是防止鞋子漏水的。 | ||
作者 | Kristian | ||
时间 | 02-11-20 04:01:39 |
|
主题 | 为了保暖而放弃透气性能,这会死人的。你的做法绝对不行,我有亲身体验 | ||
作者 | smalldi | ||
时间 | 02-11-20 08:38:42 |
|
主题 | 在袜子和鞋之间也行 | ||
作者 | mudplayer | ||
时间 | 02-11-20 03:20:16 |
|
主题 | 只是种应急措施 | ||
作者 | mudplayer | ||
时间 | 02-11-20 03:20:54 |
主题 | 只能作为应急措施,不能作为推荐的防寒措施 | ||
作者 | 背包 | ||
时间 | 02-11-20 03:31:36 |
|
主题 | 因为素食,我不穿皮质品,经常这样对付,感觉还行,厚塑料袋不易破.一天下来袜子较湿,得晾晾.太冷不行 | ||
作者 | 素食者 | ||
时间 | 02-11-20 05:30:32 |
主题 | 时间短也没问题。 | ||
作者 | 小福 | ||
时间 | 02-11-20 12:33:48 |
分析: 反对意见的多是高山攀登的比较专业的,在国内的登山届也是数得出来的。不过把高山高寒高海拔的攀登和普通的穿越混淆,就不对了。 还有一个实践者的反对意见是在气候变化不定的情况下,也很有可能是冷热交替频繁。和北方冬季的气候特点不一样。 同意意见多是说可以做为应急措施,在鞋子确实不行的情况下,你可以考虑哪种做法更合适。有多人实例证明可行。至于遭罪不遭罪,是另外的事情。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在于你穿的是gtx还是军胶。 其他资料: 使用隔汽袜子脚上先穿上层很薄的袜子(合成纤维的)然后外面套上塑料袋,然后外面套上保暖的厚袜子.注意天冷时袜+鞋一定不能紧,否则限制脚上血液循环.(这在技术攀登时很麻烦,因为技术攀登要求鞋很跟脚).每天结束时要记住把脚、薄袜子凉干,穿双干袜子睡觉.否则脚要是连续几天潮湿会容易磨破起泡.隔汽袜子凉在冷空气里,里面水结冰后,揉搓几下就能把冰茬抖出来了。 实际上有不少人用塑料袋凑合当隔汽袜子.塑料袋的问题一是塑料袋容易破,用不了几天就不好用了.第二是塑料袋形状不容易找合适的(看能不能找装面包的长条形的),所以脚容易打滑,尤其鞋不合适时,不注意时容易让脚打泡。 其实自己做隔汽袜子也不很难.找防水不光滑的材料按照袜子形状缝一个.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接缝不在脚掌等受力的部分,并且匝边要留在外面,否则容易让脚打泡.二是形状要反复式才容易作合适.接缝会陋些水汽,但不很厉害. 隔汽袜子好不好用要试一阵后才清楚,最好利用冬天野营时实验.我在零下十多度就是连续用一星期,保暖厚袜子和鞋也一直是干的.但注意隔汽袜子只是保证保暖袜不湿,要是温度太低,干保暖袜+鞋本身就不够保暖,那隔汽袜也对增加温度基本无能为力. 另外如果发现鞋漏水时,塑料袋套在保暖袜子外可以帮助保暖袜子保持不被泡湿.但这是应急措施.和隔汽层是两回事。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2-27 17:44:49编辑过]
人因为智慧,不可避免的脱离了自然而生存。户外运动我觉得很核心的一点就是回归自然,努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所谓的装备上,我个人觉得是要多实践,多创造,少研究。
看过自制雪套,自制的简易炉子,如果没有创造和实践,单纯的用装备把自己包裹起来,去走前人走过的路,岂不是很乏味。
哈哈我也纳闷呢
怎么这么猛
欢迎光临 大连穿越者户外论坛 (http://884221.987360.cn/) | Powered by Discuz! 7.2 |